錢灃 評:機器人到底是不是好投資?他跟台灣目前炒作的生技有啥差別?機器人是否在『資本效率』上優於其他產業?
有證據顯示,機器人產業在資產負債、收入、利潤方面比生技業收入更好,但在轉為純利潤方面比生技差一些。機器人產業最大開銷在人士成本,也就是它屬於勞力密集產業,大家看到這是不是很熟悉,看得出商機嗎?
Google 都收購八家機器人公司了,投資機器人準沒錯
《TO》導言:我們曾報導過(1、2),去年一整年 Google 連續收購八家機器人公司,包含來自東京想要打造人形機器人的團隊 Schaft、研發出電腦視覺系統和機械臂的美國初創公司 Industrial Perception、人形機器人和機械手臂的製造商 Meka 和 Redwood Robotics,還有機器人開發公司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s)等。大神的大手筆投資和收購,足可見機器人產業絕對有前(錢)景,不過機器人產業的投資風潮卻不如軟體科技、電子商務等產業熱門。為什麼?原文作者 Robert Morris ,是美國航空攝影資料公司「TerrAvion」的創辦人,他也抱持著一樣的疑問,因此他決定做一個研究來回答這個問題;本篇乃縮減、整理自他與卡內基美隆大學的財經教授 Richard Green 一起撰寫的長篇作品。原文來自專注於應用科學與工程的媒體《IEEE Spectrum》。將以第一人稱編譯。
僅一年前,《New York Times》的專欄作者,同時也是 2008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Paul Krugman,曾刊登一篇文章討論公司利益與勞工報酬間的差異。該篇文章引發激烈的辯論,光是在《紐時》頁面上就有 1,301 則的留言,然而我個人關注的並非勞資間的對立,而是 Krugman 所談及關於機器人的想法和評論。Krugman 認為,機器人是一種「資本密集型的科技」,這聽起來好像沒什麼,但問題是這個論述並非事實。
- 機器人產業屬「資本密集」?這絕對是個迷思!
這種主張「機器人是資本密集型科技」的言論是機器人產業的一種迷思,必須被打破、揭露。
何謂「資本密集」(Capital Intensive)?資本密集產業的特性,就是創造營利,就必須投資大規模的資本,例如:現金、建築、設備等。
隸屬資本密集的產業,舉例來說,有公共設施、鐵路和電信。通常創投業者會避開這種類型的產業,轉而尋找保證可以快速成長的新興市場,以及擁有可觀利益潛力的產業。
對創投業者而言,他們會假設機器人產業擁有「資本密集」的特性,所以在選擇投資標的時,會避開這類型的題材。而部分觀察家更是用相同的理由來解釋,為何機器人產業發展如此之慢,成功商業模式如此難以捉摸。這一切的看法,都讓機器人產業在根本上,被認為有別於其他科技產業,諸如:網站軟體、電子商務和生物科技。
而讓這一切更糟的是,並不只有 Krugman 如此解釋機器人產業,還有許多具有影響力的人物以及組織,對機器人產業抱持著這種由多數風投公司、商管院校、創業育成組織,甚至是機器人協會本身,都在重複傳播這樣的迷思。
最麻煩的是,這些組織、機構對機器人產業的發展與未來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因此,我們必需正名,我們必需讓機器人社群認識到成功的機器人公司,並非資本密集,反之,這些成功的機器人創業公司具有資本效率的(Capital Efficient)特性。
資本密集和資本效率,是很重要的差異。資本效率的意思是說,相對而言,賺取利益所需的資產需求是低的。也就是說,機器人產業沒有理由吸引不到更多的投資,以及快速的成長。所需技術就在那邊,這些成功機器人公司的案例也顯示了,機器人公司擁有投資人所尋找的特性。
在卡內基美隆大學的財金與創業教授 Michael Ewens 的建議,以及財務經濟學教授 Richard Green 的指導下,我決定詳細的檢驗這個迷思。我們的想法是,將機器人產業與被創投公司認為是「資本效率」的產業做比較。
我們會依照幾個關鍵標準來比較,如果有相似之處,這將表示機器人產業同樣以相似的方式運行。這個參照產業,我們選擇「生物科技」。生物科技並非同軟體產業一樣屬於全然資本效率的產業,但它因擁有類似軟體產業的資本效率「打擊」模式,而廣泛被投資者接受。
什麼是「打擊模式」呢?對創投業者來說,他們很清楚,只有少數投資的企業會成長為大公司、獲取大額獲利,他們要做的是。這種模式源自於電影產業、石油開採產業,而在之後被應用於科技投資。
- 怎麼比較?這些是我們的實驗工具和標準
在我們的分析中使用了上個經濟循環中,排名前 10 名的機器人公司的公開財務資料。其中有 Intuitive Surgical、iRobot、AeroVironment、Adept Technology、Cognex、MAKO Surgical 等。(實驗中並未加入私募的機器人公司,是因為我們希望將比較著重在相對大而完善的公司上。)
我們檢驗這些公司的標準集中在三件事上:公司資產負債表上的資產種類、公司倚靠這些資產所產生的收入、這些收入所產生的邊際利潤。
假設 Krugman 和其他人說,機器人產業是資本密集這件事是對的,那我們將會在他們的財務資料中看到這三個現象:
1. 資產負債表上充斥著長期資產、長期債務2. 公司內的運用資本(Capital Employed)僅產生十分稀少的收入3. 公司所使用的資產僅有少量利潤回收
但我們卻沒有看到上述任何一項出現在這些公司的財務資料中!反過來,我們在這些公司的財務資料內發現了完全相反的現象:
1. 資產負債表中有高比例的短期投資和現金2. 資產所產生的大量收入3. 可觀的利潤!特別是與公司所擁有的資產比較
以下將呈現三張圖表,將可以更完整的呈現三項標準的細節。
資產負債表
資產密集的產業通常獲取大量的債務,並持有許多長期資產。而即便與生物科技產業相比,機器人產業所展現的也是全然相反。純粹從資產負債表的觀點來看,機器人產業是敏捷的冒險者,它沒有過多笨重的長期資產,它擁有的現金也多於負債。
收入
在藉資產獲利上,機器人產業明顯更有效率。平均而論,與生物科技公司相比,機器人公司能產生其兩倍的收入;更甚者,它們的現有資產占較大的比例,相對於設備和工廠,擁有較多如應收帳款和庫存。
利潤
儘管機器人公司較生物科技的公司產生更多收入,它們並未從收入獲得等量的邊際利益。我們的研究發現,有家生物科技公司的邊際利益最高,但顯然這並非是讓機器人產業對投資者喪失吸引力的因素。
這個結果顯示兩個產業擁有能夠創造出絕佳成績,以及相似收入的潛力,因此我們就說這局平手吧!
- 所以這研究的結果表示 … …?
因此我們的分析顯現出什麼?顯現出機器人產業在相似的資產量下,可以較生物科技產業產生更為龐大的收入,但在轉化淨利的能力上較生物科技產業差一點。
而機器人產業的最大開支在於人事上,與其說機器人產業有資本密集的問題,不如說它有勞工密集的問題;這可能是之後研究可以關注的議題。
那些抱怨投資機器人產業會花費太多、回報太少、等待回收太久等等,都不是事實。是時候,讓機器人產業發光發熱了,也是時候停止「資本是問題」的迷思了!
完整文章:科技報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