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site-verification: google1206b4cc32b62c2e.html 104line錢灃 筆記: 什麼!喇賽王也開始接小訂單了?

2013-12-20

什麼!喇賽王也開始接小訂單了?



錢灃評:
其實不是喇王要接小訂單,是成立新部門跟創新有關,簡單講就是借出生產設備給創新團隊用,這概念還不錯,錢灃也正在這樣做,如果你手上有好點子,想找廠商配合商業化生產上市,我們可以幫你,只要你願意,理論與實務相結合,這條路不會錯的。

製造業革命前夕,富士康的自造者運動

不管富士康發生多少不愉快的事件,他們作為製造業巨頭的地位是無可撼動的。出貨量非常大的蘋果、Nokia,甚至是現在的一部分小米和魅族的產品,都是從富士康的廠房裡出來賣往世界各地的。
也正是這個原因,讓我們一直以來以為:富士康這種巨頭只對大單子感興趣,少說 10 萬吧,要不他們是不會理你的。他們的生產線也都是適合大產量生產的生產線,如果你想做個一萬以下的量,還是去深圳找小型工作坊吧。——這都是之前的印象,至少是我今天早上去富士康工廠參觀以前仍然是這樣。

初到富士康

今天跟自造者空間 Justin 以及幾位同事一起拜訪了富士康北京分部。這個富士康北京工業園是 2001 年建成投產的,已經在亦莊靜靜的工作了十幾年,但因為它離消費者太遠了,所以我們對他們幾乎一無所知。北京分部的負責人張智強等台灣人為我們介紹了這邊的大概情況。這邊主要是做模具相關的事情,有三千多位員工,包括三十多名台灣人。
北京分部的業務主要由三大塊組成,一個是模具的設計製造以及外殼等(他們叫機構件)的製造,比如 Lumia 920 外殼就是在這裡製造模具,壓模,機加工,噴漆以及組裝的。他們的另兩個人數較少,但也非常重要的團隊,分別是研發以及測試。富士康在大家的印像中一直是以 OEM(委託代工)為主,但事實上他們也會做一些研發,也就是類似於 ODM(設計代工)的事情,這個在後面會再次提到。
富士康北京在亦莊共有四幢生產用的建築,走完整個園區需要半個多小時,所以規模還是不小的。和北京配合比較緊密的是廊坊工廠,而與生產 iPhone 的鄭州、生產 iPad 的成都等相對關係不是那麼緊密。

合作研發與自主研發

北富的業務裡面,研發是他們的核心業務之一,這讓我們以往對他們純 OEM 的印像還是有些不同的。當然,他們的研發更多的還是跟客戶合作,他們稱之為 Joint R&D,也就是把一些設計改造成更適合生產的設計,包括工業設計和結構設計等,比如 Nokia 的某些手機的天線就是他們這裡幫忙做出來的,土曼手錶也利用了他們的研發能力。
在參觀廠房的時候,我們見到了一些傳說中的「機器人」工人,事實上這些機器人有一部分是買的,更多的是他們專門成立了一個部門,來根據工廠的需求而設計的,四軸機械臂、六軸機械臂等,都不是問題,這對於國內勞動力越來越貴的問題還是有一定的幫助的。
另外,模具這個東西,可能對於硬體創業的人來說並不陌生,開模非常貴,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模開的好還是壞,這事兒只有等到模具壞了的時候才能看出來。富士康方面告訴我們,他們的模具製作用的都是最好的設備,而製作本身精度的控制,流程的控制等相關軟硬體工具、都是他們自己研發的,而這正是他們的優勢所在。

試水快速原型中心、小產量生產

我是學電機的,見過晶片的生產製造,但電子消費品的生產製造見的卻不多。我第一次見到生產線是去 AOL 的組裝廠,見到了一些電腦螢幕的組裝過程——都是用錘子「哐哐」的砸出來的。不過他們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他們的環節分解程度非常高,有可能整個工廠,幾百個人,做的都是同一個程序。
而我第一次見到一條相對完整的生產線是在深圳的 Seeed studio 工廠,那裡有一條小小的生產線,他們稱之為敏捷製造中心,如果你需要一個原型,他們可以非常快速的幫你把它做出來,這種生產方式非常適合小產量,快速生產。
而現在,在巨頭富士康的北京工業園裡,我聽到了完全一樣的概念,這著實讓我感到吃驚。
如前面所說,富士康以前是非大單不接,因為他們沒時間做小單子,因為那賺不了多少錢,而且非常浪費時間,對於客戶來講,使用大的生產線製作小產量的東西,也著實太不划算,比如他們的模具做手機殼可以製作一百萬個,這樣一來雖然開模成本很高,但均攤到每個外殼就會變得很低,但如果你只用這個價值一百多萬的模具製作幾十K 的東西,顯然是一種浪費。
但現在,他們正在試圖做出改變,在​​「大規模生產」之外,要做點兒類似Seeed Studio,面向小團隊的生意。
土曼就是這樣的小團隊,他們目前正在跟富士康合作,利用富士康的產能,來生產T-Watch。按之前的邏輯,富士康一般都是招待Nokia 或者蘋果這類大客戶,不會接手這樣的小單。不只是因為量小,而且手錶跟手機也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生產方式,手邊零件比較瑣碎,這並不算是他們熟悉的領域。
但是,他們還是合作了。這裡面當然也包含對土曼的認可,可能也包含他們對小產量生產的一種嘗試。張智強告訴我,從他第一次見土曼,到這個月第一批即將生產出來,他們只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而如果後面需要很快擴大產能去做很大的量的話,他們也是能非常方便的搞定的。
與土曼的合作也讓富士康摸出了一條為小團隊服務的道路,比如土曼可能強於軟體和設計,但生產這方面顯然是富士康的工程師更有經驗。土曼的工程師進駐富士康,與他們的研發一起對設計做了些優化和更改,利用一些市場上不怎麼常見的技術做了螢幕的重新設計等。與土曼合作的順利,讓張智強試圖加大力度,繼續嘗試小產量化生產的前景。

富士康自造者空間

最令我意外的是,北富利用一個相對寬鬆的廠房的兩個非常大的空間,規劃了一個「富士康自造者空間」出來。他們將來希望我們能夠為他們介紹一些靠譜的創業團隊進來。在這裡,有比較不錯的辦公環境,重要的是,他們在樓下一個 900 坪的地方規劃了一個小的原型製造生產線,只要團隊走下樓梯,就可以看到並使用這些設備,當然,有些是要花一些費用的。不僅如此,在「自造者空間」的同一個樓層,正是富士康的 Foxconn Test Center,國家實驗室級別的各種測試實驗室可以使用。
快速小量生產,正是張智強的團隊正在嘗試做的事情,而且他們來做這件事本身也是有一定的優勢的,比如,他們有資深的工程師,而且數量是彈性的,有豐富的生產經驗,最好的設備,以及足夠的資源去幫你改進一個生產相關的設計,特別是如果你後續訂單量非常大的話,他們從小產量到大產量的過渡是非常平滑的。

巨頭,在革自己的命?

富士康的這個舉動其實並不是一個大範圍全集團都在做的事情,目前也只是他們在不斷的嘗試中,慢慢的爭取到更多的資源和支持,慢慢的把這件事推動下去這樣一個階段。不過,這對於這個體量如此之大的巨頭來說,能有這樣的嘗試,已經非常不易。不去看勞工問題的話,他們在生產方式上有一定的革新,這對於這個巨頭來說是一件好事。
不過,反過來想,他們這麼做,是在主動革自己的命嗎?,正如我們多次提到的,未來是一個個性化、量身定做產品的時代,追求傳說中的 C2B,人們已經厭倦了人人都有的東西,反而對小眾的產品趨之若鶩,長尾的市場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那麼小產量,也必然是個趨勢。
所以說,他們也未必是在革自己的命,也許就是時代塑造了屬於這個時代的富士康而已。
文章來源:INSID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