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灃評:
想當年「無殼蝸牛」運動發起人,現在已經是四海遊龍連鎖店的老闆,住的是帝寶,顯然是翻身了,而現在大家喊房價高漲,政府打房無力,社會無奈、經濟不好......,卻沒看見類似當年無殼蝸牛運動的發生,這代表什麼?~代表大家都有退路可走,因為有退路,你可以不用那麼拼命,因為有了退路,你可以吃老本得過且過,因為有了退路,想闖出一片天的雄心壯志變成我想有個安穩的家就好。
陀螺不轉動就會倒,想不轉又不倒是癡人說夢話,創業的配件就是“勇氣”,別光只是鍵盤上說書,說得再美不去做也是一場空罷了。
「20多年前老百姓抗議房價高漲,上街抗議,帶動無殼蝸牛運動。現在房價不但飆得更高,薪資還倒退,為什麼反而沒人上街抗議呢?」
上周參加了西北大學的校友聚會,遇見了許多事業有成的學長姊,言談之中收穫非常豐富。然而有位學長問了我這個問題,讓我深植腦海,久久揮之不去,大家不妨一起聽聽,看你是否有跟我一樣的感受。
先說說這位學長吧!他也算是公眾人物,年紀比我大一輪,在台灣與美國都創立過公司,也擔任過創投的角色,他很親切地問我公司的業務,我才簡單描述個幾句,他就完全掌握住重點,讓我有點小訝異,畢竟專案管理顧問在台灣堪稱是小眾產業,這位學長廣博的見識讓我一開始就印象深刻。
我們是談到了現代年輕人的迷惘時,他問了我這個問題。老實說,我還真從來沒想過。發生在1989年的無殼蝸牛運動我是記得的,當時有很多群眾組成無殼蝸牛聯盟上街抗議,還露宿忠孝東路,表達對房價與貧富不均的怨恨。當時抗議的力道是很強的,也真的發生了作用,總統李登輝因此推出了一坪六萬元的國宅,暫時紓解了民怨。
無殼蝸牛的領導者叫做李幸長,原本是個小學老師,參與社運後角逐立委失敗,為了還債只好自行創業,最後很戲劇化地成為四海遊龍鍋貼店的老闆。以他兩岸分店林立的情況來看,李老闆現在應該也住得起帝寶了吧!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
「其實道理很簡單,」學長看我答不出來就自己說了:「以前人上街抗議,是真的沒房子住,實在沒辦法了只好上街頭。但現在買不起房子的年輕人,其中不少人的父母都擁有房子,最後總會留給自己,所以不滿歸不滿,但終究是有退路的!」
我聽了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但接下來才是讓我久久揮之不去的一句:「這其實就是富不過三代的原因,因為有退路。」
說起「富不過三代」,其實古今中外都有類似的概念,英國人有句諺語是這樣說的:From clogs to clogs is only three generations. 農民穿的木底鞋叫做「clogs」,意思是說無論一位貧農變得如何有錢,到了第三代還是會穿回「clogs」。還有一句更直白的:The father buys, the son builds, the grandchild sells, and his son begs. 老爸買地,兒子蓋屋,孫子出售,曾孫乞討。唉!這種講法雖然多撐了一代,但還是讓人不勝唏噓啊!
前幾天Facebook上一位朋友感嘆現在公司裡到處是「媽寶」。我想父母寵愛孩子是天經地義,以前就是這樣了,但這幾年「媽寶」、「公主病」氾濫,也確實反映了社會現實:我們的上一代篳路藍縷(腳穿clogs)為台灣累積了財富,他們因為沒有退路,上街抗議完之後,也只能摸摸頭自己回去創業。但到了下一代,雖然經濟情況也充滿了挑戰,我們卻失去了衝勁、失去了勇氣、失去了破釜沉舟的決心,連上街抗議都懶了,頂多在電腦前打打嘴砲。千金難買少年貧,更糟的是受害最深的還不是第二代,而是被迫得穿回clogs的我們的下一代。
我非常贊同Joe在【我只想要一個平穩的生活,這有甚麼不好?】談的概念,我也覺得人生就像騎腳踏車,用力踩著踏板向前進不是最難的,真正難的反倒是停在原地不動又想保持平衡不摔倒。這幾年看到許多20多30出頭的年輕人勇於創業,我覺得這就對了,在財富輪迴上他們原本該是慘澹的第三代,但他們的夢想和企圖心把他們的命運瞬間提升到「準富一代」的行伍中。
這是個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個智慧的時代,也是個愚蠢的時代;這是個信任的年代,也是個懷疑的年代;這是個光明的季節,也是個黑暗的季節;這是個希望的春天,也是個失望的冬天;我們前途無量,同時又感到希望渺茫;我們都將奔向天堂,我們都將墜入地獄。 - 狄更斯,雙城記。
你是否想過,若真是富不過三代,那現在的你屬於哪一代呢?
文章出處:專案管理生活思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