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site-verification: google1206b4cc32b62c2e.html 104line錢灃 筆記: 1月 2014

2014-01-30

馬年錢灃來拜年




奔波了兩天,錢灃回到家鄉吃年夜飯。
祝大家~馬到成功~心想事成~財源廣進~馬上有錢
感謝大家!請繼續支持喔!




2014-01-27

進擊的自住戶,一位28歲青年買1900萬房






錢灃 評:
看完文章後幫他算了下~~
年收入:70萬(扣稅後淨收入,月收入約58,300元)

房屋總價:1900萬
房貸成數:7成
房貸利率:2%(假設)
還款年限:30年
每月還款:49,159元
扣房貸後月收入:9,141


以上,我沒看到他有保險之類的其他支出,加上每年上漲的物價,照這樣算,這位老兄三口人30年內都不能有一點點意外、生病,不然就GG了,有可能嗎?9.141元3口人要在臺北過一個月,恐怕連街友也辦不到吧?

只能祝福他嘍!!

以他這樣的條件銀行敢貸款給他證明一件事,銀行不做虧本生意,這筆生意會成,可能是抵押品很值錢把?懂的人知道我在說啥!


原文:我28歲 剛剛買了1900萬預售屋 有證據


我從國小四年級就努力存錢買房

小時候夢想是在台北市買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

打死我都不住在台北縣

就這樣 哪時候就在打工 小學生說實在薪水很低

上班時間也短 不過還好我沒有什麼物慾 每年壓歲錢全部存起來

哪時候最快樂的時候就是去郵局存錢

拿者幾百塊銅板 幾千元去存就很開心

國中後寒暑假就可以打打工 薪水也比較正常 一小時有一百

哪時候不太會理財只會存錢也沒有二代健保 

每年定存到期 就會把這一年存的錢 一起存進去 看者定存單數字增加就很快樂

一直到今天 我終於實現了

我省吃儉用 今年冬天很冷 我的外套都超過十年了 全部外套拉鍊都壞了

老婆一直想幫我換拉鍊(他自己有裁縫機)

但我還是省不得買拉鍊 就穿三四件外套 在用一條繩子綁起來

這樣就不會吹到風


三餐都在家裏吃 唯一的休閒就是帶者未滿周歲的兒子去公園散步

會帶水 從來不買飲料 我從大學畢業就在也沒有買過飲料

也不喝茶 咖啡等飲品

而且就算去公園 逛百貨公司 也是趕者回家煮飯

除非有人請客 不然很久很久沒有吃外食

我跟我老婆手機費率都是83元

沒有拿過智慧手機 也打從心理瞧不起智慧手機

習慣也很好 熱水器只有洗澡才會打開 避免誤觸熱水浪費瓦斯

插頭都會拔掉 洗澡旁邊放水桶 接者水沖馬通

每兩個月 水電瓦斯共2500(含公電) 因為三餐都開伙 瓦斯費有點高

小孩也都純母奶 布尿布(網路上買二手 12片100元)

沒買過奶粉 尿布 

因為都開伙 所以小孩副食品也一起煮

他都吃得很新鮮 沒有吃冷凍過的食物


回到主題

存款 我有380萬 老婆100萬

工程款三成570萬 半年後才到開工 建商估計三年完工

但我規劃要在兩年存到600萬比較保險

目前我稅後年薪 7X萬 穩定加薪中

老婆全職家管 我想讓我小孩得到很好的照顧

所以不打算讓我老婆去工作

我還打算生第二胎 兩位小孩都讀私立國小

十年後如果還有錢 就買一間中正國中學區套房讓他們讀名校

估計貸一千三百萬 貸三十年

雖然說已目前薪水有點吃緊

但是我相信 只要我肯努力 三年內 我月收入一定要破十萬

這是我的目標 也是身為丈夫 老爸的肩膀

我苦就好 讓我老婆 小孩過好日子 有自己的新房子 良好的教育


我老婆學歷比我好很多 還去日本留過學

但是因為產業關係 他的行情 周休二日 固定上下班 三萬二~三萬五

隔周休 責任制大約四萬五 這樣的薪水 還不如在家裏帶小孩煮飯算了

我多兼幾份工作 好好賺錢 一切都負擔的起

還好我出生在台灣 雖然大家薪水低 但是只要肯工作 肯彎腰 肯吃苦

一定賺的到錢 


當然也是要證據 








今天買房子真的很高興 就隨口唱首歌


我要住在台北市 

當個快樂台北人

我要住在台北市

當個驕傲台北人

台北市很好 各項福利一極棒

我出生在台北市 也要死在台北市

雖然花了一千九 可以看到馬英九

我是驕傲台北人 月收入要破十

台北市我的家鄉 決不流落異鄉

我是驕傲台北人 當然要住新房子

台北市很美 一生都要待下去

我愛台北市 願意為他奉獻一生

成為大咖的3大原則




錢灃 評:
很多人說,因為他是賈伯斯阿,所以談得成。請注意,我們今天都只是看到最終結果,在當時,賈伯斯只是被蘋果董事會踢出去又回來的失敗者,沒人知道後果,賈伯斯走的是條沒人走過的路。

注意細節捍衛目標高標準......賈伯斯這些要求讓我們體會到,目標要能被達成,必須確實被執行


Steve Jobs 才是超級業務吧,連這種合約都能談下來

根據哈佛商學院的記錄,蘋果曾在 2010 年與 AT&T 達成了一項不可思議的協議:讓 AT&T 成為獨家代理 iPhone 的電信公司,蘋果則每個月可以從每位 iPhone 用戶的電話帳單中獲得 10 美元!
  • 賈伯斯是靠什麼樣的技巧,來成功說服 AT&T 的?
電信顧問 Raj Aggarwal 有段時期曾密切與賈伯斯往來會談,他在 2013 年 8 月的一次訪談中,分享了他所觀察到賈伯斯之所以會成功的 3 個重要特質。相信就算不是人人都能成為下一個賈伯斯,也能藉著向成功的領導者學習,來讓自己成為更好的領導人:

1. 密切關注重要細節
企業家在面對各項職務時,時常會陷入「事必躬親」與「委任他人」的兩難之中,雖然許多時候兩者皆行得通,但當某些細節將會大大影響到公司的未來時,就最好親自去監督或執行這些重要細節。

Aggarwal 認為,賈伯斯與其它執行長不同之處,在於他絕對不將策略執行的工作指派他人來做,並表示:「賈伯斯會親自與各家電信公司的執行長會談,我對於他凡事都要親力親為的個性感到十分佩服。賈伯斯總是密切關注他所在乎的細節,並設法讓它們成功實現。

2. 大膽捍衛目標
身為一位企業家,假如你對公司的未來有任何目標與理想,就務必要說服其他人齊心為這個目標努力,否則肯定難以達成。而若已盡力向員工及合夥人解釋過你的目標,他們卻始終無法理解的話,此時就得硬起來,讓他們相信你的目標對公司的未來來說是多麼重要

Aggarwal 表示:「有一次和賈伯斯在開會時,他對 AT&T 猶豫不決的態度感到十分不滿,因此他便說:『你們知道該怎麼讓他們閉嘴嗎?我們應該給 AT&T 一張一千萬美元的支票,跟他們說要是將來合約不成,他們就可以留下這筆錢。就給他們這張支票,叫他們快點閉嘴!』」儘管賈伯斯後來並沒有真的付諸行動,Aggarwal 卻早已對賈伯斯勇於捍衛理想的態度,感受十分深刻。

3. 勇於提出高標準
假如你是一位公認將改變整個產業的重要人物,或許你自然有資格提出極高的條件去要求別人做到,而從另一個角度來想,或許賈伯斯的成功,正是源自於他敢大膽提出極高的標準,並要求自己與他人都努力達到該目標

Aggarwal 表示:「賈伯斯曾說過:『我們的目標,就是讓上網吃到飽的費用為每個月 50 美元。我們應該要勇於獅子大開口,提出沒有人願意接受的條件。』賈伯斯總是會提出這種大膽的要求,然後全力去爭取。」

這項技巧也常出現於各類協商技巧的書籍中:先提出一個自己也知道不可能達成的超高目標,之後才能獲得一般水準之上的成果。

台灣有18%,中國有16%,太美好的事總是讓人起疑




無意間看到這篇報導
(Major Chinese banks raise deposit interest to maximum)


報導說中國許多銀行把定期利率拉到基本利率+10%。中國現在基本利率是6%,也就是銀行開出定期利率16%的超優惠(一年期)。


16%?讓錢灃想起台灣的18%,大家都知道18%後果有多嚴重,但中國是個偉大的國家,區區16%對他們來說是小菜一碟吧?~是吧??

銀行,故名思議就是放錢的地方,銀行沒錢還叫銀行嗎?但~總統府都能被砂石車撞了還有什麼不可能,中國的銀行金庫內真的沒錢了,否則,給這麼高利率會像國民黨說的,因為生活清苦要給特別優惠嗎?

尤其像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金庫一個比一個大,但它們自己錢都不太夠了,更別題那些小不拉基的地方銀行,還有神秘的影子銀行。

本文附件上資料顯示,中國銀行的呆賬低到不可思議的地步。


中國非常自豪有許多建設,不過呆賬非常低,可見每項投資都賺錢,如果不是的話那就太可怕了。


中國銀行同業間三個月期貸款利率卻越來越高,顯示同業間借貸風險越來越高,互相不信任。


同樣的情況在2008美國金融風暴前也發生過,當時美國同業間貸款大幅上昇。



曾經發生過的,一定會再發生,只是我們無法準確預測何時發生。




支持豪宅課稅,這就是居住正義啦!



錢灃 評:
好國民賺錢記得繳稅啊!政府覺得大家是貴婦豪宅客,天天在買豪宅。有沒有那麼好康啊!


財政部:豪宅交易加強核實課稅,冀房市軟著陸


財政部長張盛和表示,為了健全房市將加強房產交易所得核實課稅,將針對雙北市房屋交易價格在8000萬元以上、其他地區在5000萬元以上的豪宅,若未提供售屋交易所得,將依查到的實際銷售價格15%做為房屋交易所得來課稅。而對於今年的房市,張盛和表示,房市已走了多年大多頭,財政部希望提醒大家注意風險,並繼續推動健全房市方案,希望房市能軟著陸,避免泡沫破滅。

財政部23日舉行新春記者會,並公佈102年度個人出售房屋之財產交易所得計算規定。財政部長張盛和指出,今年起,針對雙北市房屋交易價格在8000萬元以上、其他地區在5000萬元以上的豪宅,若未提供售屋交易所得、無法證明原始取得成本,就須以實際銷售價的15%作為房屋交易所得來課稅。

張盛和也表示,豪宅依實際銷售價格的15%做為所得課稅,今年是第一年實行,未來將視實際辦理成效,適度調整金額和所得額標準。


張盛和也指出,若國稅局無法查到實際銷售價格,就依房屋評定現值的一定百分比來計算所得。其中台北市分兩部分,漲幅較大的高級住宅用48%核定,其他用42%計算;另外,其他縣市的百分比核定則有級數調整,新北市由4級改為5級,台中市由9級改為10級,台南市由3級改為5級,高雄市由4級改為9級,使所得額標準更細緻化,以反映市場行情。


而對於今年的房市,張盛和表示,財政部從來沒有要打房,而是房市走了12年大多頭,且新北市房屋供給過多,財政部希望提醒大家注意風險,並繼續推動健全房市方案,希望房市能軟著陸、而非硬著陸,避免泡沫破滅。


此外,對於媒體報導富豪利用海外避稅天堂,造成台灣稅損近3000億元之事,張盛和表示,財政部對於這個數字存疑,但國人在第三地設公司情況普遍,未來財政部會從兩個方向來防堵富豪海外避稅。


張盛和表示,第一個方向是修法,他呼籲立法院能盡快通過去年提出的所得稅法修正案,該修正案將海外控股公司(CFC)和實際管理處所在台灣者(PM)的盈餘,都視為國內公司盈餘。該案已獲財委會通過,但目前立法院仍在協商中。


他也指出,第二個方向是用稅捐稽徵法的實質課稅原則來加強查緝,若企業實際管理處所位於台灣、實際經濟活動也在台灣,財政部可以依稅捐稽徵法第12條之1實質課稅原則來認定,將請國稅局加強查核。


此外,對於兩岸租稅協議的進度,張盛和表示,兩岸已經針對租稅協議達成共識,目前正在對台商和立委等相關人士與單位進行宣導,目前台商較大的疑慮在於資訊交換,財政部會盡力宣導,待消除台商的疑慮,就可評估簽署時間。


財政部也澄清,兩岸租稅協議並非自動交換個人所有資訊,且符合條件者,在大陸反而可以免稅,因此該協議能夠避免台商被重複課稅。



全文網址: http://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e3f9ded0-ba11-48e3-8f33-210df103450c}#ixzz2rGwDokmw
MoneyDJ 財經知識庫 

1/31將有大事發生?




錢灃 評:
彭博社24日報導,全球獲利最多銀行--中國工商銀行,拒絕商品持有人要求,不願賠償中誠信託(China Credit Trust)為山西振富能源集團籌資的產品。振富能源2012年因大股東涉及不法被捕倒閉,該公司3年期的「誠至金開1號」產品將於1月31日到期。

1/31日到底會發生啥事?就讓我們拭目以待,當然,也可能一點事都沒有。畢竟,這是中國的銀行。

PS:這篇早上發的文,下午中國有最新後續消息傳出,真是神奇,錢憑空冒出來?



索羅斯言中?陸信託瀕違約喚起金融海嘯回憶


中國工商銀行(ICBC)不願補償投資人,30億元人民幣的信託投資瀕臨違約,讓人想起「金融巨鱷」索羅斯(George Soros)之前的警語。他認為大陸債市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有「恐怖的相似之處」。


彭博社24日報導,全球獲利最多銀行--中國工商銀行,拒絕商品持有人要求,不願賠償中誠信託(China Credit Trust)為山西振富能源集團籌資的產品。振富能源2012年因大股東涉及不法被捕倒閉,該公司3年期的「誠至金開1號」產品將於1月31日到期。


投資人到工商銀行的上海分行開會爭取權益,情況彷彿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 Holdings)垮台後,迷你債持有人向香港銀行申訴。穆迪(Moody`s)香港資深信貸師Christine Kuo表示:「這個案例讓人想起雷曼兄弟迷你債的持有人,兩者都將複雜的信用連結商品藉由銀行管道,賣給散戶」。穆迪最新統計顯示,2012年底大陸影子銀行債務達4.8兆美元,相當於大陸當年經濟產出的55%。


索羅斯1月2日在Project Syndicate撰文指出,儘管大陸債市和美國金融海嘯前的情況有「恐怖的相似之處」,不過大陸銀行由當局掌控,保護成長比央行建議的結構性改革更重要,該國政策的矛盾之處在於「重啟熔爐之際,也點燃債務快速成長,這種情況撐不了幾年。」


索羅斯認為大陸若想轉型成功,勢必進行政治與經濟改革,但如果失敗,領導人威信受損對內將導致鎮壓,對外則將引發軍事衝突。

全文網址: http://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b59c30be-b251-4292-992b-c623b15fda20#ixzz2rUYP7ZxA
MoneyDJ 財經知識庫 

2014-01-25

人類史上最巨大的竊案,德國黃金在美聯儲至今下落不明?



錢灃 評:自從德國政府要求美聯儲歸還二戰後所儲存的黃金引發一連串問題,至今許多謎題仍未得到答案。


德國“運不回”的紐約金:管家美聯儲在揩油

德國“運不回”的紐約金
  一年僅完成了1.67% 熔化金條或因正在租賃
  這份答卷令德國民​​眾瞠目結舌,這37噸黃金中僅有5噸來自美國紐約聯儲,其他來自法國央行。德國要從美國運回的黃金是300噸,一年僅完成了1.67%,美國的黃金表現出非同一般的難取回。德國央行給出的官方解釋為“從巴黎運回黃金比較容易”。
  美國的黃金這麼難取,是美國把德國的黃金弄沒了嗎?而且,德國這5噸黃金是先在美國熔掉才運回的,這個舉動也引發了德國媒體的各類猜測。
  金條熔化後運回遭質疑
  各國存放在美國的黃金都被存放在紐約聯儲的地下金庫裡,一直以來各國幾乎沒有表達過對存放這裡的黃金的擔憂。即便偶爾有些討論,也都沒有要取回的意思。


  但嚴謹的德國人自2000年起就開始擔憂其存放在美聯儲的巨額黃金是否安全,其間幾次和美國交涉要去美聯儲地下金庫看一看屬於他們的黃金。在幾經交涉獲得望一眼的機會後,德國又提出要隨機拿出幾根金條摸一摸並驗一驗成色,美聯儲對此多次拒絕。於是,德國人去年1月宣布要取回這些黃金。
  被取回的這5噸黃金,應該是德國人首次看到屬於自己的紐約金。只是,這5噸黃金在被運回德國之前,就在美國被熔掉了。這5噸黃金是從美國運到德國第五大城市法蘭克福的。根據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介紹,取回這些黃金是為了配合審計局對境外黃金儲備的檢查,這些紐約金中,部分每塊重12.5千克的金條在一家安全公司熔化,然後通過飛機和汽車運往法蘭克福。
  將金條熔化再運回的舉動引起了德國媒體的廣泛關注。“為什麼要熔化金條,為什麼不是等到達法蘭克福後熔化?”對此,德國央行有關人員回复說,這是德國央行的新的儲備理念,那就是熔化再鑄造是為了讓金條符合倫敦交割標準。除此,央行說不能提供詳細信息。
  德國央行的回答顯然只能激起更多的質疑,這種重達25斤的原始金條到底存在不存在呢?
  德國貴金屬協會主席Peter Boehringer表示,央行的回復不透明也很奇怪,“1950年到1960年的原始金條其實從未被證實存在過,因為出版物上沒有它們的照片。就算它們存在,德國央行也沒有理由選在紐約而不是法蘭克福來熔化金條。”
  德國在與黃金有關的事情上一直對民眾保持神秘,不透明程度惹人氣憤。德國人已經無法理解央行的言行了,各類陰謀論甚囂塵上。
  管家在揩油?
  事實上,德國黃金多放在國外也是歷史原因造成的。
  德國在國外存放大量黃金源自他們之前的內戰,戰亂時期怕黃金存放國內不安全。在二戰後的1950年至1980年間,西德就是一個潛在的核戰場,德國自然要讓準備第三次世界大戰最重要的物資——黃金,遠離俄羅斯的坦克和核戰。當時德國國內一致認可將黃金存放別國的做法,只是七八十年代後事過境遷,兩德統一了,俄羅斯解體了,德國人已經徹底別離當初將黃金盡量外放的處境了。到1990年兩德統一時,德國僅有2%的黃金在國內。
  此後的20年間,德國陸續運回自己的黃金,至2011年底國內存放的黃金已經占到31%。這期間主要是把存放在英國(距德國路途較短)的黃金運回了國內,屬於秘密運回並沒有公開宣布。去年啟動的運回黃金計劃則是公開宣布的,這在德國官方處理黃金事務方面已經算是進步了。
  這次公開運回黃金的行動劍指存在美國的黃金。德國在美國的黃金儲備多是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之後,以對美國的貿易順差換來的。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各國貨幣要先兌換成美元,只有用美元可以兌換黃金。德國的貿易順差帶來很多美元,用這些美元買黃金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截至2011年,德國存放在美國的黃金大約有1500噸,去年宣布要運回其中的300噸,截至今年初,共取回了5噸。黃金作為一種重要的外匯儲備形式,都運回國內也並非明智的選擇,目前國際貨幣還是基本以美元為中心,黃金兌換美元自然是在發行美元的地方最方便。可能基於​​此種原因,德國要取回的黃金也只是300噸,其中大部分還是要留在美國。
 對於德國人擔憂的黃金還在不在的問題,美國黃金標準研究所主席Keith Weiner博士認為,紐約聯儲的黃金應該還在,其侵犯各國黃金儲備的方式可能是在存在現貨溢價的時候,借出黃金,交易商把借到的黃金賣掉,然後在期貨市場低價買入,約定到期歸還並支付手續費。
  紐約聯儲可能賺的是手續費。說白了,紐約聯儲可能將各國的黃金儲備進行租賃賺錢。
  “這被合約借出去的黃金,應該還在美聯儲的庫裡,並沒有動。因為藉出去的黃金也要存放於一個地方,對於金融機構來說,美聯儲的存儲庫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Weiner博士指出。
  德國熔化大個金條再運回的方案,使得這些“類租賃”性金融操作顯得更可信。與猜測這些金條是否存在相比,有市場人士這樣認為,最初的德國金條被進行了金融操作,或者被借到市場中去了,或者這些金條有多個持有者,又或者是這些金條是數個ETF衍生品的基礎資產。
文章來源:新浪財經

2014會像1914年一樣發生大事嗎?



有關1914年發生了哪些大事連結在這>>1914年大事


黑天鵝來了?末日博士魯比尼:2014年恐是1914年翻版!


【鉅亨網編譯張正芊 綜合外電】
有「末日博士」封號的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教授魯比尼 (Nouriel Roubini) 週四 (23 日) 提醒,目前已有許多政經專家警告,當今全球情勢恐怕可與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相比。

魯比尼於瑞士 Davos 舉行的本屆世界經濟論壇 (World Economic Forum) 發布推特 (Twitter) 文章透露,許多出席論壇的發言者將 2014 年與 1914 年相比擬,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但沒人料想到。他並自問,今日的「黑天鵝事件」或許會是中國與日本爆發戰爭?

魯比尼隨後發布第二篇推特文章補充,當今全球情勢呼應 1914 年之處,包括出現反對全球化的運動、「鍍了金的貧富不均時代」、地緣政治緊張升溫,以及極端風險被忽略。

《CNBC》指出,魯比尼之所以舉中日戰爭為例,可能是源於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近期傳出提出的對比。英國《金融時報》及《BBC》報導,安倍本週三 (22 日) 表示,中日目前「情況類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英國與德國的關係。儘管《路透社》隨後報導,安倍首席發言人否認其意味中日有可能或即將爆發戰爭。
此外,魯比尼點名的貧富不均問題,也確實是今日全球各界領袖火熱的話題。美國總統歐巴馬 (Barack Obama) 上個月對一華府智庫發表演說時,便形容這是「這個時代的決定性議題」。

《CNBC》表示,或許 1914 年並非好的比喻,今日情勢可能更像 1848 年或 1968 年。前者是歐洲爆發革命的年代,後者則是社會主義者、共產主義者及學生在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及蘇聯等地爆發抗爭風潮的年代。

原文網址: 黑天鵝來了?末日博士魯比尼:2014年恐是1914年翻版! | 財經新聞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legacy.nownews.com/2014/01/24/320-3013632.htm#ixzz2rN4kvdVi

馬雲也玩借殼上市的遊戲?



錢灃 評:
馬雲似乎也在玩類似胖達人借殼上市的遊戲。

阿里聯手云鋒戰略投資中信21CN 打造藥品信息化平臺

2014年1月23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聯手云鋒基金,對中信集團旗下中信二十一世紀有限公司(股份代號:0241.HK)(下稱“中信21CN”)進行總額1.7億美元的戰略投資。各方將基於中信21CN在藥品電子資訊方面的積累,結合阿里巴巴在電商平臺、云計算及大數據方面的優勢,聯手推進藥品資訊化平臺建設。這也是阿里巴巴集團在醫療健康領域的一次重要版面。
投資完成后,中信21CN與阿里云計算平臺將進一步完成后臺數據的打通和對接,聯手推進國內藥品資訊化平臺建設,並通過阿里巴巴集團的大數據處理能力,支援建設、完善藥品資訊化平臺。未來,雙方還將共同開發、建立一整套基於醫療和健康領域的資訊化標準。
中信21CN公告顯示,阿里巴巴集團將聯合云鋒基金通過認購中信21CN增發新股的方式,對其完成1.7億美元戰略投資。交易完成后,阿里巴巴和云鋒基金將持有中信21CN 54.3%的股份,其中阿里巴巴集團持股38.1%,云鋒基金持股16.2%。
阿里巴巴集團致力於幫助各行業打造基於互聯網的更加高效、健康的生態體系,助推實體經濟與互聯網經濟的完美融合。旗下阿里云計算平臺已經發展成為中國第一大云計算公共服務平臺。阿里巴巴旗下天貓網的醫藥行業垂直市場醫藥館,已有包括深圳海王星辰大藥房、上海復美大藥房、北京金象大藥房、杭州九州醫藥公司等81家具備醫藥連鎖資質的醫藥企業進駐。
中國社科院報告顯示,2013年國內藥品市場總規模將突破1萬億元人民幣,未來國內藥品市場仍將高速擴容,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2.3萬億元人民幣。
阿里巴巴集團表示,高速增長的醫藥市場,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如何通過行業資訊化建立,更加保障每一顆藥品的安全,是整個行業必須面臨的挑戰。阿里巴巴集團希望通過自身力量,運用互聯網及大數據,為整個行業資訊化盡一份力,讓每位消費者能夠吃到更加放心的藥,享受到更加貼心的醫療服務。

2014-01-24

誤會大了,可以向美國防部申請賠償嗎?




尷尬了!美國防部澄清 並未規劃再買8萬部黑莓機 股價收跌3%

美國國防部於昨日發表澄清,並沒有要再度採購 8 萬部新黑莓 (BlackBerry)(BBRY-US) 智慧手機,消息一出,黑莓股價昨日收盤下跌 3%。
《CNNMoney》報導,美國國防部發言人在發表的聲明稿中表示,國防部並沒有打算採購 8 萬部黑莓機。
此謬聞是源自於美國國防部在本月 16 日發表了一篇新聞稿指出,將要啟動一項新行動網路計劃,同時並支援 8 萬部黑莓機、1800 部 iPhone 與 iPad 與部分搭載 Android 系統的裝置。新聞稿發布隔日,黑莓股價收盤大漲 5%。
但事實為,此 8 萬部黑莓機為現有裝置,並非需再度採購新機。黑莓股價聞訊大跌。
儘管昨日黑莓股價走跌,但黑莓股票在去年已經上漲 38%,投資人深信,曾經挽救面臨倒閉的科技公司 Sybase 的執行長程守宗,能夠再度施展魔力,重振萎靡不振的黑莓。
程守宗於本周宣布,將賣出黑莓在加拿大持有的房地產,以增持手中資金,該房地產大小超過 300 萬平方英呎,該公司表示,仍會透過租回方式,將總公司設在加拿大滑鐵盧市。投資人對此決定看似相當支持,因為該公司本周股價直至昨日已上漲 19%。

程守宗在聲明稿中指出,出售房地產可使黑莓在財務上更具靈活性,並使公司增加更多資源能夠用來拓展業務。
 該公司拒絕表示售出土地可換得多少資金,傑富瑞投資銀行 (Jefferies & Co.) 常務董事 Peter Misek 預估至少價值 4.5 億美元以上。Misek 認為,售出土地對於黑莓來說,並不代表公司面臨極度困窘或是總部可能遷移別處。他說:「黑莓想要向市場證明,不論如何我手中至少短期內持有這些現金,這是相當聰明的舉動。」
面臨蘋果 iPhone 與三星 Galaxy 系列智慧機的夾殺,黑莓目前仍處苦撐狀態,上季黑莓宣布虧損 44 億美元,其中包含 Z10 智慧機的 10 億美元虧損,當時消息一出,股價較去年同期狂瀉 56%,去年秋天也經過公司瘦身裁減 4500 名員工。
不過 Misek 表示,未來幾季黑莓將能因手中資金增加,更能管理虧損數字。
文章來源:鉅亨網

可能將會倒閉的美國9大品牌?



美媒列9大瀕臨倒閉品牌:volvo、A&F都上榜

國際中心/台北報導
連鎖品牌「Krispy Kreme」甜甜圈進軍台灣後引起排隊熱潮,台灣有不少民眾崇尚歐美品牌店家,但您知道嗎?有9家知名品牌,目前正面臨經營不善、客源流失等嚴苛考驗,其中包含民眾耳熟能詳的服飾品牌A&F、黑莓機、富豪汽車(註:2010年由大陸吉利汽車收購)、美國女子籃球聯盟 The WNBA 都上榜,這些公司若不再重整商業模式,恐怕瀕臨倒閉。

根據美國《Huffpost Business》報導,這9間岌岌可危的國外品牌,大多因為經營方式、缺乏品牌獨特性、跟不上時代潮流、客戶流失等原因引發關門大吉危機,如台灣人赴美愛逛的Abercrombie&Fitch(A&F),雖過去曾是90年代最具人氣的休閒服飾品牌,但隨著年輕人穿衣品味的改變,加上價格過於昂貴等原因,業績開始逐漸走下坡。

其他像是知名大廠富豪汽車(volvo)則因品牌競爭對手過多,銷售量大受影響。該品牌雖然2010年由大陸吉利汽車收購,積極攻佔大陸市場,卻因在歐美主市場的定位不明確,低價比不過日本豐田汽車(Toyota)、中高檔車又不敵賓士(Benz)、寶馬(BMW)等廠牌,面臨經營危機。


至於加拿大手機廠牌黑莓公司(BlackBerry),剛推出鍵盤智慧型手機時,因品牌頗具專業形象,成為商務人士的時尚首選,但隨著觸控型智慧型手機的迅速崛起,來不及跟上時代潮流,立即成為老舊過時的商品,銷售量幾近崩潰。根據該公司去年9月公佈的Q2財報指出,已虧損近10億美元,全球將裁員4,500人,最後被費爾法克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Fairfax Financial Holdings)以4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原文網址: 美媒列9大瀕臨倒閉品牌:volvo、A&F都上榜 | ETtoday國際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0123/319187.htm#ixzz2rDk6wDBw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別吵了,低薪就是人才外流主因



錢灃 評:
如果大家都認為,高品質的產品就是要賣高價,又怎能要求高端人才拿低廉的薪酬?

薪資偏低是台灣高端人才外流主因


歐洲商會表示,台灣今年就業市場會比去年更好,除了人才招募熱絡,預估整體企業應可
以調薪1%到5%。不過,台灣仍面臨高端人才外流問題,與中國大陸及新加坡等地比較,
薪資偏低是台灣高端人才外流主因。

歐洲商會和米高蒲志公司昨日發表《2014台灣薪資與就業預估》調查報告,受到中國大陸
對台灣人才的磁吸效應,有4成企業認為台灣今年仍將面臨專業人才短缺情況。為留才,
有7成企業表示,今年會加薪,調薪幅度主要根據績效而定。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員工忠誠度最高,僅4成雇主預估今年會有員工流動。因此,雖然近8
成企業主認為,若要調薪,幅度應該會在1%到5%,但遠低於大陸雇主的6%到10%。
歐洲商會認為,台灣的教育素質高,人才外流原因除了薪資偏低,大陸或國外升遷機會較
大也是因素之一。

歐洲商會執行長何飛逸(Freddie Hoeglund)表示,加薪是滿正面的現象,雖然會增加企
業成本,但如果台灣沒有人才,經濟也無法發展,所以政府一定要想辦法把人才留下來。
何飛逸說,今年景氣展望趨向正面,加上來自中國大陸的觀光客增加,使台灣今年就業市
場樂觀;有48%的雇主預估今年徵才活動暢旺,包括零售業、服務業、後台管理的人力需
求都會增加。但技術人才持續不足的問題,預料將構成進一步衝擊。

2014-01-23

如何掏空一家公司




錢灃 評:

分享這文章絕不是要大家學習如何掏空公司,是提醒大家買股票時要注意該公司有無這些現象,趨吉避凶,避免買到地雷股。

鄉民提問 : 怎麼樣可以掏空一家公司? 
提問人: Koreasparkle 來源:rusrule.com

最近時間一直很緊, 所以一些想寫的題目也一直無法有空. 這一週我先PO 上來我之前寫的在我預定出版公司治理議題中的一篇. 在我之前的文章有 提過, 未來這本書會有一部份叫"鄉民提問", 由本站讀者和PTT股板鄉民提 出公司治理問題, 有適合的題目我來回答並收錄在這本書中. 這篇文章就是 其中之一. 提問人:Koreasparkle 本來問的是為什麼很多上市櫃公司都喜歡 發行ECB. 但因為如果只針對此問題回答 篇幅有點短, 所以我就擴充為如 何掏空一家公司, 並把ECB部份列為其中之一. 裡面提到的掏空手法只是我 所想到和查到的, 如果有可以再補充的, 請提出來. 另, 如果各位讀者還有興 趣提出相關公司治理問題, 讓我寫成一篇文章的的, 也請及早提問!



要如何掏空一家公司

在台灣, 幾乎所有重大公司弊案都必然伴隨著企業掏空. 做為一個投資人或 是一家公司的關係人要避免誤踩地雷, 當然要了解常見的企業掏空手法. 不 過,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要先定義一下什麼叫”企業掏空”? 過去的年代由於 小股東意識未抬頭, 法律也不完備, 因此傳統上的掏空是指, 握有公司控制 權的人透過他的影響力, 把公司的資產移轉到他個人或特定的人名下, 弄到 最後公司只剩下空殻子和一堆負債留給銀行和債權人去承受.不過近年來 隨著知識的進歩, 愈來愈多老闆們了解殺雞取卵不見得是好主意, 更高明的 辦法應該是把雞養著, 三不五時把雞蛋偷回家才是王道. 所以現代對於掏空 定義不再是要把公司掏到空, 只要是公司的錢或資產移到私人口袋之中, 就 叫做掏空.

為什麼要掏空公司? 很簡單, 因為這是人之常情. 台灣多數企業都起源於草 創時期老闆一個人獨資或是少數股東合夥, 在大家又是股東又是公司經營 者的情況下, 反正袋裡袋外都是自己的錢, 自然很少也不太有必要把公司的 錢放進自己口袋裡. 等到公司成長到一定規模, 這時就會有外部股東加入, 這些投資者通常只負責出錢不參與公司經營, 如此一來, 原有老闆會因為新投資者的加入持股比例下降, 而新投資者又不見得完全清楚公司內部的情 況, 這時誘惑就會開始在老闆身邊打轉. 等到公司更大, 甚至股票上市交易, 這時候老闆持股比例更低, 經常甚至是不到30%, 但公司相關的利益卻可能 大上3倍都不只,這時魔鬼自然會對老闆招手, “你這麼努力工作, 結果賺100 元真的進你口袋的只有30元,這些投資人什麼事都沒做卻要分到70元真不 合理. 你為什麼不想辦法幫自己多賺一點,這是你應得的啊!”. 就是這樣的心 態, 往往開啟了老闆掏空自家公司的第一步.

話雖如此, 也不是老闆自己想掏空就可以掏空的, 畢竟公司還有其他董事、 監察人以及代表公正第三方的會計師..等關係人的存在. 所以要掏空前首要 條件就是要取得絕對控制權. 這件事在歐美上市公司並不容易, 但拜台灣企 業中常見的交叉持股和特有的”法人董事代表制”所賜, 只要不是有外部董 事或是有市場派介入經營權, 在台灣控制股東要取得絕對權力形成董事會 的一言堂一點都不難, 甚至是相當普遍現象.

順利取得絕對權力後, 理論上接下來就可以毫無掛念地掏空了. 話雖如此, 由於台灣掏空案例的層出不窮引起主管機關的注意、股東意識抬頭, 再加 上台灣企業的日益國際化和金融工具的不斷創新, 這一切都讓掏空的手法 愈益複雜化, 還隨著時代變遷和法令規定與時俱進.. 

以下就分別依不同等 級掏空手法來進行介紹:

一、初期班: 

初級班階段的結構多半比較簡單, 多由上市櫃公司(A)和老闆 自己成立或以老闆親友掛名成立的公司(B或多家), 以及真正交易對手C三 方所組成. 初級班的手法雖然簡單, 但對公司的傷害比較逐步, 甚至在台灣 常被股東視為”理所當然”, 所以時至今日反而還是最流行的手法. 具體的作 法如下:

1. 要求公司訂單過一手給以自己親友名義成立的公司. 也就是A公司原本 接到一筆訂單可以賺100萬. 要求對方改向自己控制的B公司採購, 再由B向 A下單. 最後利潤變成A公司賺30萬, 而把最大的利潤留在老闆自己控制的 B公司. 類似的情況,也包括老闆指示將公司產品以低於市價賣給同為自己 控制的B公司, 讓B公司價格在市場上具有高度競爭力, 甚至回過頭來和A公 司競爭.


2. 指定進貨: 針對公司重要原料, 由老闆私人投資設廠和取得代理權, 再 以集團整合為由, 指定A公司進料一定要向該公司進貨.


3. 指定發包: 舉凡A公司擴廠、購入資產, 甚至公司大大小小用品都指定 向B公司購買, 再由B公司對外發包從中賺一手.

4. 成立投資部門: 以投資潛力公司為名, 把公司資金投資老闆個人設立的 公司, 再由老闆自家人擔任該投資公司主管, 將公司投資資金化為私人花 費. 類似的情況還有以公益為名捐贈老闆家族實質控制的基金會.


5. 關係人交易:由董事會通過以高於市價向老闆或其關係人購入土地或房 屋等資產.

6. 擔保抵押: 由A公司出面擔保B公司向銀行借款. 甚至是以A公司定存單 或資產作為抵押擔保B公司借款. 接下來掏空B公司資產, 由A公司擔負賠償 

7. 將老闆私人公司相關人事及費用均掛在A公司上, 由A公司代養老闆私 人公司

由老闆私人成立的公司發行債券, 再由A公司認購
透過公司庫藏股實施, 運用公司資金從市場上買進自家股票, 大股東再乘機賣出或出清手中持股






10. 灌水資產價值進行超貸: 這類掏空者多半同時擁有金融業和實業控制 權, 以實業公司製造假訂單或是高估資產價格模式向自家金融機構借貸, 再 運用對該金融機構的控制力通過該項貸款, 來掏空這家金融機構.

11. 企業主或有權決策者利用手中權力, 將公司資金指定買進特定金融商品 或資產,而買賣仲介費則進入私人口袋. 或者反過來, 將公司有價值資產低 價賣給他方,中間價差再由買方支付和公司決策者

12. 當然, 最簡單的方法, 直接叫公司財務把公司帳上現金以業主往來(借 貸)或根本不需任何理由直接轉入老闆海外帳戶

二、 中級班: 
和初級班不同的是, 中級班手法多牽涉到多家公司, 甚至是海 外公司. 同時在金融操作手法上也更為專業. 一般都要有專業人士在背後對 上市櫃企業進行技術指導才做得到. 我們同樣以A公司為主體上市公司, B, C, D三家為以A公司資金所成立的子公司.

1. 虛增營收: 由A公司偽造訂單出貨給自家海外B, C, D公司, 造就公司營 收大增,甚至是獲利大增的假象. 再透過威脅和利誘模式要求A公司上游供 應商E 和 F買回B, C,D 公司存貨, 再由E, F將同批存貨以原料名義銷往A公 司後, 再次以出口名義銷往B, C, D形成循環性銷貨. 公司老闆可能透過這樣的假營收炒作股票、向銀行貸款, 或是利用B, C, D未上市會計稽核相較寛 鬆特性, 將公司貨款轉入私人口袋.






2. 切割A公司有價值部門獨立成為子公司, 此後再透過不斷增資或員工認 股模式稀釋原母公司股權, 最後公司金雞母成為私人股權控制公司

3. 金融工具套利: 例如透過發行海外可轉換公司債(ECB), 再把ECB切割 為認股權(Warrant)和債券二部份, 由公司大股東透過海外私人帳戶或親友 帳戶認購較低價的認股權, 屆時如果國內股價上漲, 則轉換為普通股賣出, 反之, 如果低於轉換價, 則藉由董事會決議調整換轉價格, 犧牲公司權益而 作出對自己有利的決定.

4. 利用海外子公司不易查核特性, 先透過三角貿易把利潤留在海外子公 司, 再以投資名義將該子公司現金購入不記名債券或特定金融資產, 企業主 再盜賣該項資產, 將現金轉入個人帳戶.

三、高級班: 
最後終於來到了高級班. 高級班之所以高級, 除了掏空手法承 襲中級班的”國際化”之外, 通常也結合了金融衍生商品或是國際投資銀行 為客戶量身打造的金融商品. 正因為這些金融商品具有高度”客製化”和”創 新”, 一般人包括專業人士都很難了解這些商品的價值和風險, 甚至是背後 隱含的交易條件. 往往都要等公司無法再隱藏下去出事了或是相關人士”窩 裡反”, 外部人才能得知這些商品的全貌.
高級班的案例就直接以素有”台灣版恩龍案(Enron)”的博達科技的操作實 務作為說明.

1. 信用連結債券(CLN, Credit Linked Notes)虛增銀行存款:2002年的博達 科技因為大量虛假交易, 造成應收帳款節節升高, 讓財報數字看來不佳. 於 是博達董事長葉素菲先指示公司員工以個人名義在英屬維京群島設立一家 紙上公司─North Asia Financial Limited(北亞金融). 由這家公司委託法 國興業銀行發行8千5百萬美元的CLN. 在此同時, 博達科技則是和菲律賓 首都銀行簽約, 先由博達海外假代理商以支付貨款為名匯入8千5百萬美元 於博達首都銀行帳戶內. 再由博達和首都銀行簽定合約, 以這筆存款為擔保 指示首都銀行購入這筆以連結北亞金融為標的CLN. 而北亞金融再依此和 興業銀行取得8千5百萬美元貸款.(如下圖)
在這個架構下, 法國興業銀行和菲律賓首都銀行其實只是幫博達和北亞把 錢轉來轉去, 並收取高額手續費. 但是從財報上看來卻是博達應收帳款的下 降和現金存款部位的增加. 殊不知其實這筆存款早就被凍結. 等到博達後來 申請重整時, 首都銀行立即依原訂合約將購入的CLN轉給博達, 並直接將帳 款從博達帳面現金扣除. 而另一頭北亞金融所獲得貸款的8千5百萬美元則 不知所蹤.

2. 應收帳款融資(Factoring)與零息債券(Zero Coupon Bond): 2004年博達 由於應收帳款過高、帳齡過長, 簽證會計師強烈要求增提備抵壞帳費用. 這 將不利於博達的盈餘數字. 於是葉素菲指示公司邱姓經理人同樣於英屬維 京群島設立紙上公司─AIM Global.

接下來葉素菲和澳洲CBA銀行(Commonwealth Bank of Australia)香港分 公司和澳洲子公司CTB簽定以9折出售博達五大人頭客戶的應收帳款, 並約 定出售所得金額4500萬美元限定存入博達在CBA銀行開立的帳戶中. 緊接 著AIM Global邱姓負責人再和CTB簽定合約買下這批應收帳款, 並以這批 應收帳款發行一年期的零息債券,這批債券全數再由博達以CBA帳戶中存 款為擔保指示CBA購入(如下圖). 和上例一樣, 透過類似的手法誤導博達關 係人以為博達應收帳款下降和銀行存款增加的假象.以及不知情這筆存款 早以被銀行限定使用, 因此同樣地當博達發生信用違約和重整時, CBA直接 將這批零息債券交付博達, 並從銀行帳戶內扣除原有的4千5百萬美元

3. 海外可轉換公司債套利: 2003年由於博達長期以假交易灌水營收, 公司 資金已現不足的窘境, 因此有意發行海外可轉換公司債5千萬美元來籌措資 金. 但因在 2001年博達發行國內可轉換公司債時已明定, 日後發行的可轉 債不得為有擔保發行, 因此只好朝向無擔保可轉債發行.





由於當時博達財務不佳傳聞四起, 深怕無擔保海外可轉債會發行失敗, 於是 葉素菲指示邱姓主管在英屬維京群島設立二家帳上公司─Best Focus 和 Fernvale, 再由博達背書保證, 由這二家公司分別向羅伯銀行(RaboBank) 和菲律賓首都銀行各借款4千萬和1千萬美元. 接下來再由這二家公司以借 貸而來的5千萬美元全數買下博達發行的海外可轉換公司債.

和前例相同, 博達在擔保借款時即和這二家銀行在合約中簽定, 未來博達發 行可轉債成功後, 取得的5千萬美元需回存銀行並限制動用, 倘若博達發生 信用問題, 這二家銀行有權把這二家公司債權交還博達, 並直接從帳戶內扣 除現金.

挾著海外可轉債的發行成功, 博達並加碼在2003年11月宣佈實施庫藏股. 在二項利多加持下, 博達股價上漲到17.4元, 高於預設海外可轉債的轉換價 15.08元. 於是這二家子公司馬上在短時間把所有可轉債都轉換為普通股在 股票市場上拋售, 全部出售股權所得約5314萬美元. 取得資金之後, , 博達 並未立即歸還借款, 僅先歸還首都銀行借款的1千萬美元, 並將解凍金額匯 回國內, 作為取信國內金融機構之用. 1580萬美元則是匯進海外假代理商, 再分批匯回博達來打銷過高的應收帳款. 其餘金額部份透過首都銀行匯回 博達作為前例購買ELN的利息費用, 部份回流到葉素菲私人帳戶,甚至用以 購買高盛(Goldman Sachs)針對博達的買進選擇權(Call Option), 以此讓高 盛買進博達股票避險, 進而創造出外資看好博達前景的假象. 至於原本向羅 伯銀行借款的4千萬美元卻未償還, 這筆錢最後同樣隨著博達的重整而被羅 伯銀行沒入.

4. 為海外人頭公司擔保借款: 葉素菲先指示博達員工於英屬維京群島設立 Addie 公司, 之後由博達和國內建華銀行(目前已併入永豐金控)簽定合約, 由博達存入1000萬美元作為擔保, 由建華銀行海外子公司Grand Capital借 款1000萬美元給Addie, 並限定該筆存款在Addie清還借款前不得動用. 博 達並簽下承諾書及開立取款條, 一旦Addie無法清還借款或博達發生財務問 題時, 建華銀行得直接扣取該筆存款作為償還Grand Capital 借款之用. 最 後結果也如同上例, Addie只是紙上公司, 後來博達申請重整時, 自然該筆 存款被建華銀行取走, 博達投資人帳面上看到的1000萬美元定存只是名存 實亡的現金.

企業掏空在台灣算是履見不鮮, 如一開始所述, 這和人性貪婪及台灣現有公 司制度容易造成控制股東一人獨裁有密切關係. 事實上還有一個重要關鍵, 我國司法對於重大經濟犯罪判刑過輕. 以博達案主角葉素菲為例, 因渉及掏 空公司超過60億資金, 二審定讞判刑14年. 看似不輕, 但其實依現行假釋規 定, 只要服刑過半, 獄中表現良好即可申請假釋.另遑論在定讞前, 不少重大金融罪犯常被法官以不相稱的保證金保釋, 最後棄保潛逃.利大罪輕, 無疑 是鼓勵金融犯罪.

博達案後的確讓主管單位訂立了很多公司監理的規範, 但在當今國際化和 金融創新腳步下, 很多交易都發生在海外, 很多的不法所得也都留在海外, 甚至國際投資銀行隨時可以幫這些有錢客戶量身打造所需產品, 這讓不管 是公司關係人或是主管單位及司法單位想要了解一家公司真正的情況難如 登天. 也讓傳統依賴分析公司財報進行決策依據的公司關係人很大的困擾. 透過法律的規範和處罰的確可以減少企業主挺而走險的機會和誘因, 但所 謂”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 再多的規則也管不了真的有心掏空的業者, 真正的 解決之道還是有賴於經營者自身的誠信和公司治理相關制度的建立. 


文章來源:http://www.rusrule.com/2013/08/blog-post_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