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知名經濟學家郎咸平在大陸無錫舉辦“郎眼看錢荒”主題講座:中國經濟放緩,各種危機突顯。中共官方公佈的數據被外界普遍質疑,大陸上半年經濟數據從GDP到通脹到外貿到順差,全是假的,尤其是外貿數據,摻水十倍。中國經濟已進入最可怕的滯脹階段,中國經濟正面臨八大危機,今年6月錢荒,標誌著金融海嘯正式爆發。
第一個危機:產能過剩
以高速公路為例,四萬億的建設投向主要是中西部的高速公路,一旦建好沒有車跑,立刻產能過剩。鋼鐵(行情專區)水泥產業最甚,成為“產能過剩大黑洞”。
五年兩個四萬億,印鈔六十六萬億,其中國企拿了二十萬億,地方政府二十萬億,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每年的實際通脹20%,全世界最高。
第二個危機:通脹
兩個危機疊加就是最可怕的危機形態:滯脹。去年為配合政府的四萬億,地方政府配套資金十八萬億。就連貴州這樣年度財政收入全國倒數的省份,當地官員竟然批了三萬億的建設項目。
第三個危機:地方政府相繼破產
地方政府欠了共二十萬億的債務,連利息都還不上。今年六月審計署公佈的報告:16個地級市負債率已超100%-即技術性破產,佔36個地級市抽樣樣本的四成以上。
第四個危機:國企危機
地方政府推動國企開展建設,去年十大虧損企業全是國企。
第五個危機:民企危機爆發
因為大量投資通過國企完成,民企資金鍊斷裂。江浙多處地方民企聯名上書,要求給予信貸支持,無果。
-->
第六個危機:銀行
中國16家上市銀行,利潤佔所有上市公司35%。銀行的五倍市盈率就是銀行危機的前兆,11家銀行股價跌破淨資產。
今年銀監會發文要求各行守住不爆發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什麼是系統性風險?就是金融海嘯;今年4月索羅斯在博鰲稱今年的中國處於金融海嘯前夕;6月錢荒,標誌著金融海嘯正式爆發。
肖鋼去年在達沃斯論壇稱,理財產品是個龐氏騙局。去年理財產品增長41%,今年1至5月理財產品增長130%。信託類產品連續兩年增長300%以上。錢荒的成因就是李克強在打擊銀行拆借,打擊地方政府借道理財產品籌措資金。
第七個危機:股市
2008年四萬億出台後九個月中國股市漲了95%,2011年4月18日噩耗傳來,雲南政府第一個宣布破產後,股市大幅震盪下行;2012年第二個四萬億,股市興奮兩個月,漲25%後一路下滑,興奮劑效果越來越差。中國股市的長期走勢都源於中央政府的重大政策,證監會等所有措施都是技術性調整。
第八個危機:地產
地產危機來源於第二個危機:通脹。樓市資金來自逃避通脹的保值資金。北京的地產漲幅可以100%對抗通脹漲幅,上海深圳可70%對抗。過去10年房價的瘋漲是政策偏離的結果。政府看到地產泡沫危機的火山口第一反應就是找一塊大石頭壓住。
但岩漿只有兩個出口,一是從地殼另外的薄弱出口爆發,導致五十個相關產業三次探底:二是大石頭被岩漿熔化。蓋了三十二塊大石頭,全被熔化。最近的一塊“國五條”,出台當天就被熔化。
地產信貸融資過度熱錢撤出或刺破泡沫
旅美經濟學家簡天倫對中國房價崩潰甚憂。他曾表示銀行信貸過度、理財產品過濫對房地產泡沫起到了推波助瀾、火上澆油的作用。自去年以來,房地產投資商通過信貸、信託、理財等金融產品融資籌措了大量的資金。這些資金如同氫氣一般注入房地產泡沫中,加速了泡沫膨脹。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認為,當前資金仍然大量湧入房地產市場,無論是銀行體係不良貸款的風險,還是影子銀行及中共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巨大風險,都可能被房價上漲假象所掩蓋,而國際熱錢的突然撤出,可能刺破中國的房地產泡沫,從而讓國內金融體系的潛在風險都爆發出來。
匯豐銀行揭中共經濟數據造假
中共官方發布的7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出現小幅上揚,從6月份的50.1上升到7月份的50.3,暗示製造業領域的狀況已經輕微改善;然而匯豐銀行(HSBC)發布的獨立調查則顯示,中國PMI指數卻從6月份的48.2跌至7月份的47.7,為11個月來的最低水平。同時也表明,這已經是連續第三個月匯豐發布數據顯示中國製造業收縮,“中國製造商面臨的商業環境顯著惡化”。
《金融時報》8月1日報導援引澳新銀行(ANZ)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劉利剛說,最新的官方數據並沒有改變他的“經濟在惡化”的觀點。
7月,中國高溫持續蔓延卻未見“電荒”;權威機構顯示中國製造業PMI持續下滑,被經濟學家解讀為中國經濟惡化的兩大鐵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