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site-verification: google1206b4cc32b62c2e.html 104line錢灃 筆記: 國家對不起誰.......

2014-02-21

國家對不起誰.......








最近有篇部落客柏克希爾哈薩維發表《年輕人,國家沒有對不起你,是你對不起你自己一文,在網路上讓大家看得脾氣都滾起來。
剛好作者與錢灃有一面之緣,作者林先生這類文章寫過不少,唯獨這篇被大家砲轟公幹最猛烈,可能的原因是講到大家深刻的體驗引起共鳴,不過依我對作者的了解,他現在可能躲在棉被裡偷笑吧!
會這麼說是有所本的,對生活在另一種“境界”的人來說,尖酸刻薄的語言是種低層次的無病呻吟。

這個國家有沒有對不起年輕人,有的,國家放任商人任意剝削年輕人,但甘願被剝削就是自己有問題。

社會是有階級的,公平的社會並不存在,要求自己比怪罪別人更難以忍受,而成功的人會選擇前者。

文章來源:商業周刊
最近有位父親是香港人、母親是台灣人,本身在台灣念完大學、在香港念研究所的7年級生,困惑著詢問筆者的意見,因為他不知道該在台灣還是在香港工作,一來是兩邊工作都不好找,另一個原因則是:「一邊是薪水低到不行,一邊是房租物價高得嚇人,我該怎麼辦?」

台灣高房價、通貨膨脹,擁有不錯的人力素質卻只能領到低薪資的問題,已存在數年之久,造成許多年輕人對未來感到無望。無論是白領階級或勞動階級的工作,紛紛選擇了出走,例如到新加坡當「台勞」,一直以來都是媒體熱議焦點。

人們移居乃自然現象,無需大驚小怪

為了求得更好的生活,選擇遷徙,這是自有人類以來,古今中外就存在的現象,只是從需要與自然環境搏鬥的叢林當中,演化為更是複雜的現代文明社會而已。

因此,面對這樣的問題,筆者的回答都會是:無論選擇待在台灣或是離鄉背井工作,其實只是一個人生的選擇,無關好壞,也不必大驚小怪。但除了薪資之外,以下幾點是在你做選擇時,必須考量的要素:

出國工作考量的要素


請計算房租、當地物價與醫療費用,與「看不見的天花板」等成本:

如果你真的想過一個理想的當地生活,首先請你認真地計算一下當地的房租、稅負、生活費、物價、醫療等費用,再衡量人家給你的薪資,是不是值得你離鄉背井,而不是直接比較「同樣的工作,國外給6萬元,而台灣卻只有3萬元」。

特別是你想去工作的地方,通常也是個房租與物價高漲的地方,例如香港或是新加坡,而且沒有你已習慣享受的健保。屆時扣掉房租和稅負,加上可能偶爾需要的醫療,除非你拿到的是相對高薪,否則也會讓你存不到什麼錢,而成為名符其實的「台勞」。這也是筆者在海外工作時,親眼所見的實際情況。

還有,因為你是外國人,人家給予國民的優惠待遇,並不一定適用在你身上,假設當地或該公司又有著種族意識、看不見的天花板等,往往都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也不是能夠預期的。

請先問問自己能否受得了徹頭徹尾的國際性競爭:

你想去工作的地方,通常也表示那個地方具有豐富的工作機會和不錯的薪資,才會吸引世界上許多人願意離鄉背井到那裡,這也代表了那會是個異常競爭的地方。

以筆者待過的香港為例,其實就是一個非常競爭的城市,而且是24小時從裡到外、從工作到日常生活、全城性的國際性競爭,無論是從白領金融業到負責打掃的員工都一樣:來自世界上四面八方的人,跟你一起競爭職位、茶餐廳的位子、健身房跑步機的空位等。

如果你在中環,觀察一下跟你同樣在速度很快的噹噹聲交通號誌(催你趕快過馬路)的鈴聲中,高速行走的人是什麼模樣,你就知道什麼叫做國際性競爭。

如果你搭一趟香港地鐵,就可以知道相較之下,台北捷運的手扶梯速度有多麼的緩慢,就會知道什麼叫做競爭。如果在中環往半山的手扶梯上觀察,你就會發現有一堆經常一天工作至少超過15小時的banker還是lawyer,有空就在擠滿人的健身房裡面不斷揮汗運動,以保持健康的體魄和fit的外表,這時,你也會知道什麼叫做競爭。

如果妳懷孕了,記得趕快去找醫生、book醫院,否則會沒有地方生孩子。有了孩子,為了讓孩子進好的學校,就必須從念好的幼稚園開始,而香港好的幼稚園很多都會要求1歲半的小朋友,必須單獨跟老師interview,你就會知道競爭就是從娘胎就開始了。

然後你必須先問問自己,能不能接受這種徹頭徹尾的競爭模式。台灣人很多都是在「充滿人情味」的環境長大,其實十分欠缺國際性競爭,認為政府就是要照顧人民、人與人之間就是要相互關心和照顧、慢活、相互之間「凹來凹去」不要那麼的計較,才有人情味,這套你習慣已久的生活的模式和處事哲學,到了海外是不管用的。

請想想如果將來你要搬回台灣,你的海外工作對回到台灣的工作助益可能是什麼:

雖說「計畫趕不上變化」,但在出國前你必須認真思考,無論在海外待了多久、做了什麼工作,當有一天想要回台灣時,你在海外的工作對回到台灣的助益可能性會有多大。

例如,如果你選擇到新加坡的高級旅館當服務生,期望有一天回到台灣,就可用海外經驗當上某旅館主管,但事情往往不是如你所想。因為同樣在台灣旅館當服務生,或許他的薪水不到你在海外工作的二分之一,但他在這刻苦的階段中,若能把握機會學習如何管理旅館、建立自己的人脈、並得到上級主管的信任,屆時當上主管的是他,而不是與台灣斷開數年關係、只有個海外工作經驗卻完全不知道人家內部如何管理的你。

台灣現在的大環境的確存在許多不公,亟需變革,但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馬上改變的事。在此同時,筆者認為,如果你有機會到海外工作,其實是好的選擇,畢竟搬到一個不是使用自己母語、生活文化法律社會環境、消費水平也迥然相異的地方,對你產生的衝擊,其實是人生很棒的學習,且是其他經驗難以替代的。

但不要僅僅因為海外的薪資比較高,就立下出走的判斷。請好好思考上面幾點,衡量在當地所拿到的薪資,是否真的值得你接受挑戰,再下決定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